世界文艺首页 > 2004年第3期>新世纪:中国老年之歌
散文随笔

新世纪:中国老年之歌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了解世界艺术的窗口     走向世界艺坛的平台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云南 聂索
  虽然,你我都头顶过风风雨雨,脚踩过坑坑洼洼、身经过坎坎坷坷、心历过平平仄仄;然而切莫要说,它是人生道路上,镌刻满了荣辱并存而又模糊难辨的碑文。
我曾经说过,生活的手指,在我们这一代人心灵的键盘上,或强或弱或多或少,都弹奏过悲怆交响乐,也弹奏过欢乐颂。
  如今,千禧之年已经打开了新生活的帷幕,我分明看见:它正在成为迪斯科节奏里跳荡的音符。这音符决不会暗哑,因为没有记忆磁带里那许多储存着的老化了的立体声;而且随着卡拉OK声放飞出潇洒飘逸的旋律。它有时候去湖边逗戏逗戏红嘴鸥,买上一两袋面包,一忽儿甩向湖心,一忽儿丢在堤畔,只用这样的行动道白仁慈的心声。它有时候还面对君子兰,面对山茶花,面对杜鹃,面对月季……手执喷壶,浇注一腔浓情,千般钟爱。
  更多更多的时候,它饱蘸水彩挥洒自如,画花,花朵绽放;画鸟,鸟儿吱喳;画牛,牛耕田野;画马,马奔天涯……待到彩画壮丽山川的时候,索性请郑板桥来助威。在竹叶竹节间,勾勒一笔坚贞,体现一身傲骨。
  更多更多的时候,它闯进了诗词殿堂,敲响字韵,摸挲规律,寻找意趣,充实底蕴。无论是李白和杜甫,也无论是苏东坡和辛弃疾,它都不耻下问,从不羞愧邯郸学步。它更懂得,从先民的歌唱,直到九州风雷的呼唤,都已经砌成历史长城。在中华大地上,站立着一位伟大的诗人,这就是毛泽东。毛泽东以他雄伟壮丽的诗篇,展现出一派“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奇景。这位诗人在马背上哼诗,在窑洞里填词。他不仅“坐地日行八万里”,还“巡天遥看一千河”。是的,长着翅膀的毛泽东诗词,飞越时间,飞越空间,而且雄飞于总设计师的蓝图中和总书记的“三个代表”中,化为了龙人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面对今天和未来,一台响彻太空而又光华四射的宇宙火箭,将要撞开“环球同此凉热”的诗天堂的大门。行吟在诗词之间,无不自觉而勤奋地学习毛泽东诗词,从无休止地伏案爬着格子向祖国倾吐诚字当头的满腔热忱,倾泻爱字悬心的一往情深……
  于是,从北国到南疆,从沿海到边陲,从东陆到西部,在璀灿的夕阳中,绽开了一朵又一朵老来红老来俏老来健老来坚的奇花异葩。这个时刻,只有在这个时刻,我才真正领悟,为什么德国大诗人笔下的浮士德会度过“两个童年”。因为,新世纪的中国老年人,珍爱生活,珍惜生命,要从头开始——从空白的五线谱中迸出雷电节拍;泻出江河旋律;而且高高擎起亢奋的身心双健的火把,重新点亮回旋万里长空的青春圆舞曲!
  作者简介:聂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博学会员、云南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作品被选入40余种选本。诗作《朗诵给聂耳听》入选大学专科教材,散文《滇池笛声》被国家教委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6年第4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