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艺首页 > 2006年第4期>我为什么要写《男人与海》
散文随笔

我为什么要写《男人与海》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了解世界艺术的窗口     走向世界艺坛的平台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张毅

  我根据自己心路历程而撰写的企业改革实录,大概有8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已接近尾声。对春风文艺出版社提请侵权诉讼并最终胜诉的,是节选其中公开发表片段的一本先期出版的作品集——《闪光而苦涩的记忆》。对此,我不想多加评论。我只想说,淡漠契约意识,作践作者的权力,终究是要负责的。感谢作家出版社对该书的充分肯定并决定正式出版发行。同时,我欣然接受作家出版社建议将《闪光而苦涩的记忆》更名为《男人与海》。无疑,这部作品集是我为辽渔集团奉献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我为什么要写书,理由很简单,我深深地爱着辽阔无垠的蓝色海洋!深深地爱着辽渔集团这样一个有60年历史的国有企业!
  我深深地爱着辽阔无垠的蓝色海洋!深深地爱着辽渔集团这样一个 60年历史的国有企业!
  我深深地爱着蓝色海洋,因为她是抚育我成长的摇篮、是成千上万的人们赖以生存的蓝色牧场。这里有过男人的骄傲、有过女人的梦想,有过成功的欢乐、有过事业的辉煌,这里充满着生命的绿色。当然,也有过风浪骤起的恐惧,有过生命顿失的海疡,有过肝肠寸断的眼泪,有过命运无常的茫然,有过拍案而起的愤怒。然而,只要我们还在充满陷阱和诱惑的大海上生存,就会在一次次绝望之后,又发生出一次次新的希望。对我来说,海水是苦涩的,而浸透了海水的生活却是波澜万千、诗意雄浑。我为她尝尽了人生百味,我为她奉献了似水年华。
  我深深地爱着国有企业,因为她曾经是共和国的脊梁,并为她骄傲过。而今却举步维艰,成为令人们关注的话题。很久、很久以来,我就渴望她能摆脱传统的枷锁而获得新生,真正成为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在她涅梁重生的时候,她所展现的 将是一种全新的、进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企业。现在,尽管竞争性国有企业由于历史上遗留的诸多原因,在多种利益的冲突中面临艰难选择,但我仍然坚信,时间会让一切都在传统经济的必然王国中走向死亡,在市场经济的自由王国中获得生机。
  “诗言志”,“书鉴德”。我写这本书是要让人们了解远洋捕捞船员自然生存条件的艰苦、精神文化生活的贫乏以及他们那种尽染须眉的挺拔气概;我要让世人了解国企老总身心俱疲的无奈、忍辱负重的赤诚以及他们那种备尝艰辛的打拼精神。通过男人们的风骨砥砺,似乎既可平复一些女人的抱怨,又可展示男人雄风阳刚之气。
  为国有企业的兴衰,“文死谏,武死战”,仅此而已。
  追忆岁月,往事如云。竟然觉得有写不完的感怀和情结、抹不掉的遗憾和凄凉,还有改革春风所带来的期盼和等待。那些沉淀在记忆里的历史碎沫,成为国有企业风雨沧桑的见证,无须进行什么刻意的加工和雕琢便会带来很多的启迪。
  我敬重那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生死与共的远洋捕捞船员们。我敬重那些呕心沥血、冲锋陷阵、精忠报国的国企老总们。他们不为艰难所畏缩、不为压力所屈服、不为困苦所疑惑、不为迷茫所放弃。为了一种信仰,为了一腔真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份责任,而誓死去擎起中国国有企业的大旗。为此,我还敬重那些同情、理解和支持国有企业,并与之风雨同舟的人们。
  “天生我才”的自信心,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让我感到自己有责任、有能力、有条件来完成撰写国有企业改革艰难历程的作品。
  二十几年的国企老总生涯,酸、甜、苦、辣,感觉就像一锅“麻辣烫”;展、闪、腾、挪,感觉就像一部“武侠片”。既有历经沧桑的驾轻就熟、有惊心动魄的冷静机敏、有柔情似水的平淡温和,当然也有败走麦城的东山再起。坦率地说,虽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但我心依旧、无怨无悔。如果论宿命的话,大概就是我“忠诚与赌博”的性格决定了我“不甘寂寞”的命运。
  作为一个强者,要在磨难人生的抗争中学会燃起激情。没有挑战的激情,他的人生色彩必定是灰色的。在这样一个风风雨雨的变革时代,作为国企老总,理所当然地被推到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因为,国有企业不但承担着社会变革的巨大成本和潜在风险,而且几乎承担了这场变革时期所遭遇的一切矛盾。同时,还要搏击计划经济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巨大惯性,到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谋得一席之地。如果没有或缺少激情,就要在社会变革中被淘汰出局或在自甘寂寞中被时代抛弃。
  有时,我也难免有一些疲惫和感伤,可又庆幸有这样丰富的人生留给自己回味,希望与困惑,拼搏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痛苦,还有自信、悲观、追求、逃避、理解、茫然、坚毅、退缩……其中滋味,我可以选择又不可以选择、可以规避又不可以规避。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自导自演的交响乐,即使我有把握奏好每一个音符,也没有能力控制舞台之外的杂音,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抵御八面来风。
  我的经历,就是社会大背景中的一个缩影。因为深刻,不留一点痕迹太可惜了。如果忠实地把我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也许能给自己留点值得记忆的东西,也许能给后人留下可供研究的“个体标本”,为智者所鉴。也许除了一厢情愿想诉说点什么,却又随风而逝。但无论如何,独具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终究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小插曲,作为一种历史的公共资源,我有义务把它保护好、开发好和利用好。
  可是,有谁能理解并为我分担呢?思量再三,几经犹豫,只有自己动笔,才能真实记录这段有血有肉、潮起潮落的足迹,这就是我创作的原动力。实际上,也想通过书中真实的记叙,进一步说明,面对着国有企业改革错综复杂的矛盾,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社会变革所进行的思考、为国企改革所倾注的努力。正是这种历史性机遇,为我提供了发展空间;正是企业广大职工的支持和理解,为我铺就了事业基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攥着一支激动的笔,挥洒着坐落在黄海之滨的“渔城春秋”。
  《男人与海》是我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集,内有自传体小说、长篇纪实文学、家信,还有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性文章。作为一本作品集,以其中的一个章节的标题为书名。全书内容都是未来成书《魂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书中的《男人与海》、《痛失大将》及《第二次拒绝》,主要是描写海上船员、职工和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意在提醒:不要忘记国有企业的职工和经营者们,他们为共和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发展市场经济,他们是主要的依靠力量,要通过建立一个新型的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来激活他们全部的潜能。实践证明并终将继续证明,完善市场经济新秩序不能依靠外星人,要靠中国人自己培养的“子弟兵”,他们只有一种追求:中国的利益。我相信,只要找准动力源,他们一定会打造好中国自己的企业。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现有的国有企业制度,不做脱胎换骨的变革,就不会持续地创造和派生那种火热的激情。如果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再想起来革命,黑洞将无情地吞噬我们曾经创造的一切。因为,我就是从这种体制当中走过来的。
  书中的《巴西之行》,意在展示:中国国有企业的老总们决不是一群酒囊饭袋,他们对共和国的事业充满着执著、刚毅、智慧和忠诚。但是,这绝不等于说白的就是白的、黑的就是黑的,白与黑的相互衬托,从而彰显主流。白与黑、善与恶、美与丑,由市场来自由选择,由法制来理性规范,由道德来自我约束,乃是众望所归。
  书中的《最酣畅的一次讲话》,意在说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同时也在揭示,一些十几年前所谈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焦点问题,今天仍然还是上上下下议论的热点问题。深层次原因是,回避了产权关系的变革,使一些不同目标指向的改革措施正在互相抵消,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所付出的劳动和所做出的贡献,实际上只是冲抵了制度的成本。这样以来,不仅没有彻底解决旧的问题,反而在不断滋生新的问题。我们都是凡人,都不是先知先觉,但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地对改革本身进行反思和检讨是非常必要的。
  最近,有些人以“终结者”的口气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全盘否定,我是不以为然的。问题的确存在,但终究是规范方面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
  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党和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是系统的、连续的和严肃的,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的。改革进程中的确有阴暗面,但是我们对待阴暗面的办法绝对不是停止改革,而是要靠进一步改革来克服阴暗面。”身为国企改革的亲历者,我要补充一句就是,这才是历史经验教训的客观总结和正确认识。遗憾的是,有些人根本就不认识中国的国有企业,却要妄加评论。对他们的惊人之语,进行去伪存真的借鉴是必要的,但惊惶失措受其左右则大可不必。
  至于书中一些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个人观点,则是我在实践中的积累。我始终认为,能够聆听、包容和接纳一些对改革的不同声音和意见,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当然,包括我,也包括有些人。
  我还认为,经济学应该是研究经济规律的,任何企图用公共权力、社会名望和占有部分知识资源去挑战经济规律的做法都是徒劳的。
  如果把简单的问题任意拔高,成为高深莫测的学问,或者成为可听不可为、可知不可及的理论,其实那不叫理论,而是玄论或谬论,无论对谁那都是悲剧。一个成功的经济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或企业家,他的过人之处,就是能够或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经济规律其实很简单,简单到最后只剩下了一句大白话:“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经济生活永恒的主题”,此乃天人之道,易知易从。偏偏有时有些高谈阔论或政策制度就违背了这样一个天经地义的自然法则。
  遵循这样的经济规律来研究和建立一些制度:鼓励在追逐个人物质利益的同时,要求客观上应该有利于他人、贡献于社会。这样符合经济规律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终究是最好的,是最有效率、最有效能、最有效益的。而政策的制定,往往容易忽略和忘记这一点。因此,听一听国企老总们的一些真实声音,对加速国企改革是十分有益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或许能告诉我们,上帝是非常公正而又十分吝啬的,它给你一个长处,就必定再给你一个短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无视上帝的存在而得意忘形,否则,上帝对你的惩罚也将是无情的。如果没有为追求目标付出代价,就决不会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上帝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客观规律。
  这本书或许能告诉我们,凡人间一切的事物,如财富、荣誉、权力、地位,还有快乐、痛苦等,皆有其“自然平衡”的尺度。凡人有凡人的欢愉,圣人有圣人的苦恼,各有所得,又各有所失。所以,凡事不可强求,超越“自然平衡”的尺度就会招致毁灭。
  这本书或许也能告诉我们,在浩瀚渺茫的宇宙中,我们显得是多么卑亵、多么渺小。但不要忘记,宇宙中一切都是生命的大循环,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一点一滴,都有它自己的使命,没有意义的生命和存在是不可想象的。
  这本书或许还能告诉我们,生活不会是永远的欢乐和得意,也不会是永远的痛苦与惆怅。在欢乐中不要忘记失意时的痛苦,在得意时也不要忘记挫折中的惆怅。要把我们的不幸和幸运都看成是生活的一种恩赐,要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和感谢生活,那样我们就能在不断扬弃中获得新生!
  在为国企拼搏的生涯中,我虽然感觉人生旅途的孤独,但我并不感觉生命原色的苍白。我愿意做一名充满侠义、正义和信义精神的“浪漫骑士”,为她的成败而战,为她成为真正国家栋梁而战。书中所叙述的每一种经历、每一种伤痛、每一种情感、每一种气节、每一种梦想,都是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再一次次希望的心灵寄语。我情愿相信,对于国企老总们和一切关心国企成败的有识之士来说,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同样的责任、同样的信仰、同样的使命和期待。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6年第4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