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艺首页 > 2006年增刊>青春、个性与心灵的内涵——简评张东海的诗歌
名家点评

青春、个性与心灵的内涵——简评张东海的诗歌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了解世界艺术的窗口     走向世界艺坛的平台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 石 英
   《世界文艺?增刊》刊发的《张东海诗歌选(39首)》,是青年女诗人张东海的新作。我仔细地读了,觉得很青春、很有个性,在诗意和诗句的砺练上也有相当的功夫。记得有一位已谢世的老作家曾经说过:“年轻时写诗,中年时写小说,老年时写散文。”我倒并不认为这就是金科玉律,任何人都必定如此,但年轻人常常与诗结缘,爱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确是一种具有很大概率的文学现象。
  张东海就是这样一位爱诗、爱写诗的年轻人。她的诗,几乎一看就知道作者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她是以年轻人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体验人生中的种种,有年轻人的激情,也突现出年轻人在人生际遇中敏感的触角。我喜欢年轻人的诗,因为一般来说,它没有过多的沧桑感;当然,更没有那种“老气”。作为年轻人,她也有自己的苦乐以至无奈。她在《想要回我的美丽》一诗里所说的“美丽”,不只是外表的、肌肤的颜色,而本质上说是真诚与心灵的清丽。这说明作者绝不满足在喧嚣的城市于游乐中消磨人生,而有着自己的思考。她渴望找到河边的垂柳和爱飞的小鸟,渴望有一个爽洁、和谐的生活环境和陶冶心灵的自然天地。应该说,我言其“很青春”,是有一定的精神内涵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年龄的概念。
  读她的诗,可以感触到作者比较鲜明的个性。这里所说的个性,包括思想和艺术的两个方面。作为诗人,她的诗思是有“棱角”的,对于社会中发生的种种事情,她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是非感,而绝不无动于衷。如在《妈妈,我不想走》一诗中,她对“某市一个五岁男孩被车撞伤后,近百辆车驶过,却无一停留”这一集体冷漠的现象发出了“心的呐喊”。在当前,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人已对一些扭曲社会现象见怪不怪的情势下,作者表现出的应有良知已经是很有“个性”的了。此外,她诗的艺术个性与其主旨大致是协调的。她的诗句在晓畅中有变化,在多变中又不使人扑朔迷离或摸不着头脑。一句话,她的艺术个性总还是以被人看得懂为前提,从未忘记应有的诗质美。“灰尘已落满我美丽额头 / 五指间 /每一个音符都缀着忧伤“(《想要回我的美丽》)诗意不平,但能会其意。“我多想带走那只哀伤的小鸟 / 一路信天游 / 能走多远 就走多远”(《心愿》)读起来很流畅,但内涵并不直白,细品很有味。“我的爱人的怀里 / 一个不是我的女人 ”寥寥数语,却极耐人深思。
  多年前,外国的文艺评论家就言简意赅地指出:“文学是用个性表现共性的。”时间过了多少年,愈发证明了大师们理论的权威性。某些时髦的“大路货”之所以经不起时间淘滤,最终显现出思想和艺术的苍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缺乏文学作品应有的特色,而只是迎合了一时的“短视”潮流。这样的作品即使在当时也是耐不得咀嚼的。有鉴于此,张东海的诗从一开始就萌生出较鲜明的个性特色,自然是值得称道的了。
  还有,爱情虽不是青年人的专属,但年轻人之于爱情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感情,也是最常见不过的了。在作者的这些诗作中,有关爱情和青年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的部分,也是颇引人注目的。这些诗的主人公的情感受活动与有关的价值观等等,当然不能简单地以对还是不对来评判,作为诗歌,有时只是反映了情感的一个段落甚至是一个鳞片,未必是全过程和终结;但至少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诗的主人公心灵的剖白。真诚,永远是我们评判一首诗的起码标准之一。虽然,真诚并不是应有品性的全部;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察见当今人情世态中的一个侧面,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而且,在这类诗歌中还表现出作者驾驭情感起伏跌宕的功力:诗意深挚而有力度,诗句简练而不冗杂;读起来可以感受到诗的主人公心律的搏动,也是性格化的一方面的鲜明体现。

  (作者系《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评论家)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6年第4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