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艺首页 > 2006年增刊>杭州西湖“龙井问茶”
散  文

杭州西湖“龙井问茶”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了解世界艺术的窗口     走向世界艺坛的平台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 聂春玲
  从安徽黄山游览归来,我和影友小陈取道杭州回京,买好转天火车票,一看还有时间,决定去西湖龙井村一游。在车站候车时遇到一位老大姐,聊天得知,她原是上海知青,当年插队去东北,后来因水土不服等身体原因转到杭州郊区务农,现在灵隐宾馆工作,刚下夜班。爱人在杭州阀门厂,有两个儿子,大儿了体院毕业现在上海当体育教师,小儿子也大专毕业上班了。得知我们要去龙井村,她说她家也在那附近,与我们顺路,可带我们一起过去。这样我们一路走一路聊,很快就来到了龙井村。
  今日龙井村
  龙井村是杭州西湖以西的一个小山村,周围群山环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呈酸性,由于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茶农精良的制作,所产茶叶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特色,堪称四绝”,历史上曾列为贡品,已有1200多年历史。1988年还获得了国际质量协会颁发的“金棕榈奖”。不知龙井村过去是啥摸样,走进今天的龙井村,如同走进了绿树成荫的乡间别墅。村里现有三百来户,一千多口人,都住在漂亮的别墅里。“别墅”其实是茶农的家园,有三层白色西式小洋楼,也有鸟语花香的中式庭院,虽造型不一,但我发现有一共同之处,就是每家院子里或门前都有茶桌茶具,旁边还有炒茶用的大锅。偶尔还能看到一些游客坐在那里悠闲地品茶聊天,真是羡慕啊!杭州老大姐把我们带到了住在龙井村68号的汪老伯家,据她说汪老伯为人厚道手艺好,到他家“问茶”的人挺多。待我们落座后,杭州老大姐就告辞了。
  龙井村问茶
  我曾多年前到过杭州,记得杭州原来著名的十景是:“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柳浪闻莺”、“三潭映月”、“苏堤春晓”、“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和“花港观鱼”,好象更多体现了杭州西湖及周边景观与特色。
  “龙井问茶”,过去曾听说过这个词,但不知其中的含义。现为西湖一景,与“黄龙吐翠”、“宝石流霞”、“阮墩环碧”、“玉皇飞云”、“满陇桂雨”、“吴山天风”、“九溪烟树”、“云栖竹径”、“虎跑梦泉”被评为杭州新十景。反映了杭州近年来的发展、建设与变化,也含盖了杭州史深而广的景观与文化。“龙井问茶”字面上的含义是品尝和探询与茶有关的知识和文化。到此游,确有切身感受。在龙井村我发现一个现象:茶农不会强拉硬拽游客到他家买茶,而是和蔼客气地迎接每一个前去“问茶”的客人,只问茶、品茶而不买也没有关系。因为真正的龙井产自这里,他们不愁卖。他们每年除交给国家一定量的上品好茶外,(这些上品龙井用于接待外宾及每年的人大政协会议等)其余都自己卖掉,儿乎每一家都有自己固定的老客户、还有亲朋好友介绍来的,一般年收入可在五、六万元,有的还更多一些。汪老伯见我们走进他家“问茶”,忙起身热情欢迎,沏茶倒水,并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龙井茶的有关知识。“龙井问茶”后得知,西湖龙井有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个品类,以狮峰龙井为上品,现归为狮、龙、梅(坞)三个品类,龙井茶有春茶、夏茶、秋茶之分,一年可采三季,龙井茶以一尖两叶的“明前茶”为上品佳茗。
  “真正的龙井有生津止渴、去火提神、降脂降压的作用,有许多司机都来这里买茶”,“就连退下来的中央领导人都曾来这里小住,减脂降压和疗养”。江老伯如是说。
  在影友“问茶”同时,我打量着这间不小的茶室。茶室大约三十多平米,整洁敞亮,四周有展柜沙发,茶室中间有一张八仙桌,桌边有舒适的靠背椅,我们随意地品着茶聊着天。我望着墙上两祯漂亮的儿童照片问老伯:“这是您家的孩子们吗”?“那是我的孙子孙女”,我指着穿和服的照片说:“真漂亮!怎么看上去长得象日本人”?“他们的妈妈就是日本人”。经过聊天我得知,汪老伯有一儿一女,女儿出嫁了,儿子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娶了一个日本媳妇,生下一儿一女,现跟他们的妈妈在日本读书。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儿两个人,一年四季侍弄着六亩茶园。“那您老伴儿呢”?我不禁刨根问底儿。“她上山采茶去了,我在家炒茶,来了客人就接待”。“那您还是蛮辛苦哦”!“习惯了,也没有别的本事,就会炒茶,炒了几十年,习惯了”。望着老伯我心里在想,家园好、茶园大,就是冷清了一点儿。诺大的三层小洋楼只有老两口,好在常有问茶客,不然老伴去茶园,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经老人允许,我们参观了老伯的家。一层是茶室,用于接待问茶客:二层是卧室、卫生间;很大,卧室家具及布置跟城市人一样,只是稍显乱了一些;三层是仓库,里面堆放着一些杂物农具,窗下还晾着许多腊肉。参观完老伯家,又坐下喝茶,买茶。“欢迎你们下次再来这里,还可以来我家住”,临走时,老伯真诚地对我们说。“谢谢您,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再来”。
  走过九溪烟树
  离开汪老伯家,老伯让他侄子顺便送我们一程。老伯侄子指着村外曲曲弯弯的石子小路说:“看,这就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龙井村时修的路,所以也叫龙脊路”。“那我们也走一走这条龙脊路”,同去的影友打趣说。“那好”。
  走出龙井村,又是一景致,也称“九溪烟树”。自龙井村至钱塘江边,沿途有九条溪流及山涧流水汇合,俗称“九溪十八涧”。其间小径曲折、涧泉淙淙,山峦起伏,林木茂密,晴好天气,满目翠微,秀色可餐,若遇阴雨天,云雾缭绕,烟岚飘渺,景色奇佳。史载清末学者俞樾游九溪时曾作诗云:
 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下转第59页)
(上接第58页)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咚咚叮叮水,高高下下树。
  这首诗将此地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现在正逢枯水季节,水少了许多,仍不时看到脚边流淌着的小溪。有了山和树的相伴,水也显得越加幽雅。我不禁也模仿着学作打油一首:
  久闻龙井村,今日有幸至。
  一路闻其香,村中茶农舍。
  问茶长见识,品茗沁心腹。
  走过九溪树,回首流连望。
  这几句打油诗,虽不合辄压韵,确为当时所感所悟。短短杭州一日游,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因在杭州只呆一天,我们选择了细探“龙井问茶”、穿越九溪十八涧、(即“九溪烟树”景观)走过西湖苏堤、远望“雷峰”、“六和”和近看“花港观鱼”,行程满满当当一整天,没花一分门票钱,但还是为杭州人民做了贡献—买回不少龙井茶!
  回来后,才发现买东西酷爱砍价的我,在龙井村买茶时竟忘了砍价!许是因茶农的热情待客、淳朴厚道使我们忘记是在交易?还是因为价格公道不需讨价还价?更是因没砍价,汪老伯在称茶叶时主动给我们每人多称了许多,让我们还觉得是占了便宜?也许这些因素都有,但真正的原因,我想还是这里的茶农真飞富裕起来了!龙井村,我还会再来找你“问茶”。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6年第4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